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正文

乡村振兴路体育赋新能

2023-07-05 15:24:50 中国城乡金融报


(资料图)

■张静宜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体育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分阶段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到2035年,使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体育+” 注入乡村,激起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发挥有力而独特的作用,以体育之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

从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看,当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以行政村为重点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覆盖到全国96%以上的行政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乡村体育设施数量不充足、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而乡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平方米,还不到全国均值的一半,说明城乡体育设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乡村室内文化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和村“两委”办公场地内,村里的体育广场平时利用率低,老人、儿童、妇女使用的设施偏少;还有的体育设施配套不全,场地、器材和设施维修管理不到位,降低了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说,推进乡村振兴须补齐体育设施这块短板。《意见》要求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和服务,保证乡村有健身场地、有健身组织、有赛事活动、有健身指导,抓住了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的关键,有利于解决农民群众“去哪运动”的根本问题。

从体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来看,体育搭台、产业唱戏,体育穿针、经济引线,能够开辟出一片广阔的乡村发展新天地。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村”字头赛事火热出圈,美丽乡村“健康跑”、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活动已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一大批农民创办和参与品牌体育活动在乡村兴起并蓬勃发展,迅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参与。这些赛事以农民体育为载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氛围,融合农民的主体性、乡村的特色性、健身的群众性、农耕的趣味性,体育健身与农耕农趣农味的结合,既接地气又聚人气,让美丽乡村充满运动活力,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各地创造性探索“体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集聚联动的发展模式。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杠杆,做大产业融合“大蛋糕”,有力推动体育与民族传统节庆、乡村旅游、公益活动以及乡村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体育+”成为产业融合新引擎,丰富了乡村消费场景,激发了市场活力,带动了村民就业创收,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开辟了农体融合、文体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从农民群众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看,农民是乡村体育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发展乡村体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农民群众满意,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很多农民群众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也尚未形成。不少农民群众还是把看电视、打牌、串门聊天等作为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手段,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形式单一。农村还缺乏专业的体育工作者和志愿者,乡村体育文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要进一步丰富农民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下乡”活动,因地制宜发展适合不同人群、适应各地地域特点的特色体育项目,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解决“谁来运动”的问题,提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率、知名度、影响力。此外,农村体育还是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具有较强的乡村治理意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农民的健康素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在场地修建、设施配备、活动组织、人才培养中加强了治理力量,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推动乡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更进一步。

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乡村体育场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体育强国建设短板、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阵地。这个阵地要建好用好,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也需要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共同支撑乡村体育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