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什么是微课的起源之一_什么是微课
1、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资料图】
3、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4、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
5、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6、 2.微课“课微不小”。
7、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8、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9、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10、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11、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12、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13、“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14、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15、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16、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17、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18、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19、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20、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21、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22、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23、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24、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25、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26、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27、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28、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29、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30、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
31、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32、 2.流媒体播放性。
33、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4、 3.教学时间较短。
35、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36、 4.教学内容较少。
37、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38、 5.资源容量较小。
39、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40、 6.精致教学设计。
41、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42、 7.经典示范案例。
43、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44、 8.自主学习为主。
45、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46、 9.制作简便实用。
47、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48、 10.配套相关材料。
49、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50、 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51、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
52、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53、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54、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