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闻】城市24小时 | 川渝抱团,又定下一个“2万亿”目标
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方案,川南渝西地区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 2019.11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万亿元。
解读:根据官方说法,川南渝西地区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
(相关资料图)
此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纲要还提出,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根据此次公布的最新方案,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其中明确提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
具体包括,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 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突出“新能源+智能网联” 发展方向,强化汽车摩托车产业整零协同,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
这对区域内市、区来说,无疑是重要利好。尤其是经济规模位居前两位的宜宾和泸州,此前,四川明确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锚定合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和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1年宜宾、泸州GDP分别为3148.08亿元、2406.08亿元,经济规模占川南渝西地区不到四成。而根据宜宾“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GDP要突破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泸州的目标则是突破4000亿元、力争跨越4500亿元。由此计算,两座城市经济总量占川南渝西地区比重将接近五成。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也势必要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新华社27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川渝共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明确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统筹发展制度创新先行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统筹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建立,支撑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到2035年,统筹发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形成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的经验做法。
陆家嘴加快打造全球资管中心核心功能区
3月27日,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局长肖健在第三届陆家嘴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对近日发布的《浦东新区加快推进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其中提出,要将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成为机构集聚、人才密集、体系完整、科技应用场景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到2025年,国际行业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总量突破150家,管理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助力上海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青岛推动邮轮旅游,最高补贴1亿元
青岛日报、闪电新闻消息,3月27日,在山东邮轮旅游发展论坛上,《青岛市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对引进客源及运营、购买邮轮等在青岛市开展邮轮旅游业务的企业进行补贴。其中,购买邮轮运营奖励为目前全国唯一,新建造邮轮最高奖励不超过1亿元,推动邮轮旅游加快复苏提质增效。
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上线
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首车上线,进入联调联试阶段。线路全长38公里,分两期建设。首期全长8公里,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通,届时将实现广清城际银盏站与长隆主题公园的快速通达。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初期日均客运量将达1.31万人次,远期日均客运量将达9.14万人次。
从农大学毕业生五年内增长43%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近日,“麦可思研究”发布数据,根据《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1.0%)较2017届(0.7%)增长了43%。本科毕业生学农从农的意愿在不断增强。
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地下沉趋势已愈发明显。麦可思研究发现,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1届本科生比例(58%)较2017届(54%)增加了4个百分点。
同时,近些年来“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大学生“新农人”比例也在升高。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为1.4%,相比2017届(0.9%)增长56%。
麦可思数据还显示,近些年来从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在稳步提升中,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为5089元,相比2017届(3923元)增长了1166元;2021届本科生的就业满意度为74%,相比2017届(65%)提升了9个百分点。
创新百强区公布,粤苏领衔
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深圳南山区、深圳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位列前三。
根据报告,创新百强区集聚了1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14家,分别占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下同)总量的35.0%和24.3%。此外,创新百强区集聚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162.5万家,占到全国总量的30.1%。
从地区分布来看,创新百强区分布在19个省(区)内。其中,广东、江苏各占18席,并列第一,四川、浙江各占据13席,并列位于第三位,以上四省为第一梯队,第一梯队上榜总数为62个。
湖南、湖北、山东、福建、陕西、安徽组成第二梯队,上榜城区总数为27个。辽宁、河北、云南、山西、江西、黑龙江、河南、广西、甘肃为第三梯队,上榜城区总数11个。